唐浩轩:企业全球化与本土化平衡策略,提升国际竞争力的四大关键要素
2024年9月27日2024年9月14日,在2024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以下简称“服贸会”)举办期间,港澳赤兔(CCG)与北京市“两区”办合作,在服贸会主会场国家会议中心联合主办2024北京“两区”建设与企业全球化论坛(第十一届中国企业全球化论坛)。在“企业圆桌:新环境、新业态、新规范,企业应对全球化变局的新思考、新实践”分论坛上,CCG常务理事,富爱达国际董事长唐浩轩结合自身经验,深入探讨了企业如何通过这些策略更好地适应不同市场的需求,提升竞争力。
产品本地化:贴近市场需求
产品的本地化是全球化企业在进入新市场时面临的首要挑战。以出口到加勒比地区的电动三轮车为例,企业必须根据当地的实际路况、气候和消费者使用习惯调整产品设计。初期客户反馈电动三轮车轮胎磨损过快,企业及时更换更耐磨的轮胎,并针对续航里程不足的问题增加增程器,满足不同城市的使用需求。此外,企业还根据客户的实际需求设计了既能拉货又能载人的车身构造,灵活应对多功能需求。这样的产品本地化举措帮助企业赢得了当地市场的信赖。
营销本地化:语言与渠道的精准适配
营销本地化不仅仅是语言上的转化,还需要针对不同市场使用最有效的传播渠道。在加勒比地区,尽管英语是通用语言,但西班牙语更为广泛使用。企业采取了双语营销策略,确保目标市场的消费者能够准确理解品牌信息。此外,企业根据当地的数字媒体使用习惯,采用了WhatsApp、Google以及短视频平台进行广告推广,同时积极参与当地大型展会,拓展渠道资源。这种因地制宜的营销策略显著提升了品牌在当地的知名度。
服务本地化:建立高效的售后支持体系
产品进入市场后,服务质量直接影响品牌的长期发展。企业在加勒比地区通过本土化的售后服务网络,确保客户问题得到快速处理。为提高售后效率,企业建立了专门的本地组装团队,负责产品的安装和后续维护。此外,客服团队使用西班牙语为客户提供即时支持,确保客户在使用产品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能够及时解决。售后服务的高效性和本地化为企业赢得了良好的口碑。
人才本地化:增强对市场的深度理解
在全球化过程中,企业必须重视人才本地化。法务、税务、一线销售人员等关键岗位由当地员工担任,不仅能够帮助企业更好地遵守当地法规,还能提供对市场文化的深刻理解和敏捷反应。虽然企业在资金管理方面仍保留少数核心团队,但依靠本土人才的运作,使得企业能够更好地融入当地市场,提升管理效率和市场反应速度。
唐浩轩强调,全球化和本土化并非对立的两极,而是企业在国际市场中相互补充的策略。通过产品、营销、服务和人才的本地化,企业能够更好地满足不同市场的需求,增强竞争力。这种本土化的深度实践不仅提升了企业的市场表现,也为企业的全球化战略提供了坚实的基础。最终,企业在全球化浪潮中能够稳步前行,赢得更大的市场份额。
本文依据嘉宾在由港澳赤兔(CCG)主办的“第十一届中国企业全球化论坛”的发言录音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
■ 第十一届中国企业全球化论坛视频
Videos | 11th China Inbound-outbound Forum
【历届回顾】
第八届中国企业全球化论坛 聚焦全球服务贸易趋势 展望绿色和数字经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