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金连:粤港澳大湾区高水平人才高地建设的几点思考

港澳赤兔

郑金连,港澳赤兔(CCG)副主任、研究总监


 

[摘要] 粤港澳大湾区在吸引国际化人才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在吸引留学人才的政策创新方面也走在全国前列。在国际形势风云变幻与留学人员回流大潮涌起的背景下,加大力度吸引留学人才,促进其在大湾区发展成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高水平人才高地的应有之义。本文概述了留学人员回国大潮的总体情况,梳理了粤港澳大湾区吸引留学人才的优势和集聚留学人才的相关政策措施,分析粤港澳大湾区吸引留学人才面临的挑战,提出粤港澳大湾区应建立更加灵活的引才机制、更好承接“出国留学-回国发展”良性人才流动的相关建议。

[关键词]粤港澳大湾区;留学人才;引才政策

受到新冠疫情和国际局势变化影响,我国出国留学人数增长速度减缓,留学回国人员数量快速增长,正在形成“出国留学-回国发展”的国际人才流动态势。留学人员为我国科技、教育、经济、社会、公共治理各方面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正因如此,留学人员群体早已成为各地积极争取的国际化人才。中央人才工作会议上提出在粤港澳大湾区(简称“大湾区”)建设高水平人才高地,加大力度集聚留学人才等国际化人才成为大湾区建设高水平人才高地的重要任务。

一、留学人员回国大潮涌起

2019年,中国留学回国人员总数达58.03万人,较上一年度增加6.09万人,增长11.73%。截至2019年底,423.17万人学成回国发展,成为我国劳动力市场中重要的智力和知识资本。近几年,随着留学目的国和来源国进一步多元化,出国留学保持增长势头,在新冠疫情及国际关系变化等因素的推动下,留学人员回国潮涌起。2021年回国创新创业的留学人员首次超过100万,留学人员回流呈明显加速趋势。

留学人才在科教文卫等各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近年来,留学回国人员仍主要选择在北上广深及新一线城市发展。由于出国留学人员多集聚于科学、技术、工程及数学(STEM)和管理、社科等领域,留学回国人员也多集聚在高新科技领域发展,创新创业依然是留学人员回国发展的重点方向。同时,在政府、企业和科教文卫领域担任要职的留学人才持续涌现,在推动中国企业走出去、促进民间外交及中外文化交流等方面发挥日益重要的作用。

二、大湾区吸引留学人才的优势

大湾区在吸引留学人才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从区位优势来看,大湾区具有一国两制、三个关税区、四个核心城市、三种流通货币等独特格局,对于在海外学习多年、具有国际视野和多元文化适应力的留学人才而言,拥有天然的吸引力。

从经济及产业发展来看,2022年,大湾区9城(不含港澳)GDP总额超10.46万亿元,同比增长4.08%。在5G、人工智能等领域,大湾区也具有领先优势。2021年,广东数字经济规模达5.9万亿元,位列全国第一,占GDP比重达47.4%,远超全国平均水平(39.8%)。同时,大湾区内产业优势互补,电子信息、先进制造、自动化等领域产业链齐全,为STEM领域留学人才的发展奠定了产业基础。

从资源禀赋来看,大湾区汇聚了丰富的教育资源、大批高水平的重点实验室和科研机构等高端创新资源,为留学人才培育出创新创业的沃土。粤港澳三地有高校逾百所,在校生超300万人。根据2023年QS世界大学排名,大湾区有5所高校进入世界百强名单,8所进入前500强。截至2021年底,大湾区共有50个国家重点实验室、29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东省有10个省实验室、396个省重点实验室、11个重大科技设施,以及6万余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277家新型研发机构、989家科技企业孵化器、986家众创空间,重大科技设施和科技企业基础雄厚。丰富的教育资源和高度集聚的实验室与科研机构为创新创业蓬勃发展奠定了人才和科技基础。

从国际化发展环境来看,大湾区作为国内国际双循环的窗口,是海内外产业、知识、人才流动的桥头堡。国际化的交通枢纽、一流的国际社区以及国际化人才与公共服务水平,都将助力留学人才集聚。首先,大湾区拥有世界最大的海港和空港群,海港集装箱吞吐量位居世界第一,航空市场规模领先全球,是国际化综合枢纽。其次,大湾区全面保障各类人才“安居”,高标准打造了一批国际(港澳)人才社区、青年人才社区,为各类人才提供舒适的居住环境。再次,大湾区建设了一批国际化学校和高端医疗服务机构,具备完善的教育、卫生等人才公共服务配套功能。最后,通过设置国际人才一站式服务窗口、人才港等人才发展服务平台,推动人才服务优化,全方位解决人才后顾之忧,为大湾区引进国际化人才奠定了良好基础。

从需求及薪酬水平来看,根据对大湾区相关招聘需求的分析,当前大湾区的人才需求规模超越疫情前水平,尤其是实体经济领域人才需求增长明显,企业对技术技能类岗位人才需求大。另外,根据智联招聘2022年第四季度《中国企业招聘薪酬报告》统计的38个核心城市,深圳、广州、珠海、东莞、佛山企业招聘薪酬水平分别位列第三、第五、第八、第十二、第十八,较高的薪资水平也为各类人才集聚奠定了基础。

图:2000年以来中国当年出国留学人员数量及当年留学回国人员数量

港澳赤兔

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年鉴2010年,2010-2019年数据位教育部公布的数据,2020年和2021年数据来自第二十届中国国际人才交流大会上有关数据

 

三、大湾区集聚国际化人才的相关政策措施

大湾区各市区纷纷创新政策措施,充分吸引留学人员等国际化人才。

一是建立人才信息库和工作站。例如,深圳龙华区搭建“智龙华人才大数据”平台,构建全球学者人才库,根据龙华区产业发展需要,精准标注出最佳人才寻聘地,为区内用人单位引才提供指引;东莞在美国硅谷、英国伦敦、法国巴黎、德国杜塞尔多夫等地建立8个海外人才工作站,创建25个海智工作站,构建覆盖世界主要发达国家(地区)的招才引智网络。

二是打造线上线下多渠道人才引进和交流平台。例如,广州举办中国海外人才交流大会暨中国留学人员广州科技交流会已20余年,活动已经成为我国规模最大、层次最高、影响力最强的海外人才创新创业交流平台;深圳连续多年举办中国国际人才交流大会,积极推进互利共赢的双多边国际科技创新合作和国际人才交流,连续十四届举办“深圳海归人才招聘会”,建立企业HR和海归求职者之间的互通桥梁;东莞连续多年举办高层次人才活动周暨人才嘉年华系列主题活动,邀请海内外知名高层次人才来莞参加推介、考察、路演、对接等活动。

三是整合多方力量参与引才服务工作。例如,深圳市侨办、侨联联合相关部门,开展“归·家”——归国留学人员服务计划系列活动之“同深共圳·创新体验营”,为海外留学人员开启了解深圳的创新体验之旅,打造海外人才与深圳用人单位互动交流及线上招聘平台。同时,设立政府猎头机构,聚焦深圳政府、各类企事业单位对高端人才的需求,开展高端人才的招聘服务。

四是设立留学人才创新创业专项政策。例如,广州出台《广州市鼓励留学人员来穗工作规定》,深圳出台《深圳市留学人员创业补贴资金管理办法》,珠海出台《珠海市留学人员创业项目扶持办法》,中山出台《中国中山留学人员创业园高质量发展十条措施》等。

五是探索离岸创新创业基地吸引海外人才。例如,深圳在美国波士顿建设创新中心,并以南山软件产业基地为国内中心点,以梧桐山创新创业基地为载体,打通国内外双向孵化通道。

六是创新留学人才激励机制。例如,广州实施“菁英计划”留学项目,支持选派优秀青年人才到国际知名高校学习与广州重点领域密切关联的专业,师从一流导师攻读博士学位或进行博士联合培养,为广州构筑高水平人才高地、充分发挥广州在大湾区的核心引擎作用提供人才储备;中山建立“市政府奖学金”,鼓励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世界大学排名前100名境外高校的中山生源高校毕业生回中山就业。

七是为海外人才创新创业提供全方位服务保障。例如,深圳设立国际人才驿站,全方位为海外人才提供优质高效的综合服务;珠海举办留学人员创业项目与金融资本对接洽谈会,为留学生创业企业和投资机构搭建融资交流平台;广州为海外人才来穗创办科技企业提供“广聚英才贷”;广州、深圳、东莞等地均为留学人才子女教育提供保障。

通过上述各类引才措施,大湾区创造了良好的引才环境,巩固了引才优势。2022年全球人才竞争力指数对全球175个城市的人才竞争力进行了排名,大湾区有4个城市进入榜单,其中香港第21位,深圳第99位,广州第113位,珠海第119位。近年来,大湾区留学人才引进工作取得较大进展。从近10年的调查来看,留学人才到大湾区发展意向有所增加。其中,深圳、广州是留学人才创新创业的首选地。以深圳为例,根据《2020年深圳人才竞争力报告》,近几年,深圳引进海外留学人员数量逐年增加,2016年为1.1万人,2017年为1.8万人,2018年为2.1万人,2019年为2.29万人。截至2021年,深圳已引进留学人员逾16万人。

表:大湾区部分城市留学人才创新创业专项政策

港澳赤兔

资料来源:作者根据公开资料整理

 

四、大湾区吸引留学人才面临的挑战

大湾区吸引留学人才面临国际国内两方面的挑战。

从国际来看,大湾区科技产业发展受中美贸易战等国际形势影响明显。计算机、通信和电子设备制造业等是大湾区的最大产业,也是受限制最多的产业,企业“走出去”和国际专利授权都遇到较大障碍。受美国《2022年芯片与科学法案》及美国“新禁令”等政策影响,大湾区吸引相关产业高层次留学人才面临更大阻碍。

从国内来看,各地人才竞争愈发激烈,大湾区人才政策竞争力难以凸显。随着我国制造业发展逐渐实现“由大到强”的历史跨越,人才驱动的先进制造业发展格局初步显现。为驱动地方经济持久快速发展,全国各地对技术创新人才空前重视,优惠政策层出不穷,新一、二线城市纷纷推出吸引人才的政策及自贸区政策,给大湾区集聚国际化人才带来挑战。

五、大湾区吸引留学人才的相关建议

面对新的机遇与挑战,大湾区可建立更加灵活的引才机制,更好地承接“出国留学-回国发展”的良性人才流动。

一是继续推动猎头、企业、国际组织、智库等机构,举办留学人才相关活动,建立专门针对留学人才的求职就业平台,畅通留学人才回国发展渠道。组织留学人才平台与企业平台对接,定期举办多种类型的活动,帮助海外留学人员及时了解国内就业市场和企业需求。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开展留学生专场线上、线下招聘,建立专业的职业培训、评估和发展机制;推动企业与海外高校校友网络加强合作,为企业和潜在的求职者、创业者构建即时、畅通的信息和交流渠道,有利于其回国后更好地融入当地社会。

二是利用大湾区500强企业和高新科技企业发展优势,围绕优势产业,鼓励企业“出海”与海外知名高校合作建立联合实验室或专业学院,利用海外高校在人才、科研资源、科创环境方面的优势,吸引当地留学人才参与重大科研项目,推动相关技术攻关。

三是畅通体制内外的人才流动机制,坚持市场化的人才资源配置。如畅通人才在企业与高校之间的流动,形成互通的职称评定机制,增加人才交流机会,拓宽人才发展路径。在专业性较强的政府部门、公共服务等领域,打破留学回国人才到机关、企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工作的限制,吸引留学人才进入。

四是推动粤港澳三地在各领域的联动,以相应的技术创新辐射和基础设施配套,活跃人才要素充分涌流。一方面,三地在职称、职业资格、继续教育学时要三方面达成互认,形成多方面紧密合作及资源互通。另一方面,扩展粤港澳创新创业交互和保障机制建设,提供便利人才和科研资源流动及开设业务等方面的支持措施,促进区域上下游产业链和人才链同频共振。

 

文章选自神州学人,2023-5-12